這次《條例》是首次提出要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生產性的服務業,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在已經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當中,都將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鼓勵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也把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促進就業創業和優化人才流動配置的重要抓手。這幾年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比如《關于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健康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人力資源服務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都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勞動者和崗位的匹配效率。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解決勞動者求職難和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在這些方面,人力資源服務業可以說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促進就業創業和推動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共建立了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02萬家,從業人員58.37萬人,全年營業收入已經達到1.44萬億元。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服務用人單位3190萬家次,為兩億多人次就業創業和流動都提供了人力資源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舉辦現場招聘會、交流會22萬多場,提供招聘崗位信息超過1億多條,參會求職的人員超過1.1億人次,通過網絡發布崗位招聘信息有3億多條。
當然,我們在看到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和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注意到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水平和質量,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相比,應該說還存在著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服務業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程度不高,服務功能比較單一,還有一些服務存在著同質化的現象,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一些新技術、新方法提供服務的方式還不夠多,服務的效率還不夠高。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動能,這對于推動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了落實這些要求,這次在《條例》中專門提出要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特別是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在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方面的法定職責,同時提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行業發展,鼓勵并規范發展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業等業態,對于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和經營性的服務體系的職責定位、服務范圍、行為規范和管理要求都作出了一些規定,這對于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當然,通過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最終的目的還是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向高質量的發展,服務于整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